3月18日,由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教授李啟厚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濕法煉鋅全過程實時監測與陽極泥危廢源頭削減調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暨課題實施方案論證會在長沙舉行。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付剛華、科技部21世紀中心項目主管國佳旭、中國有色金屬協會副處長謝剛、項目與承擔單位相關負責人及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由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院士沈政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研究員何發鈺、清華大學教授徐盛明、鄭州大學教授曹亦俊、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海北、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輝、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仝一喆、陽谷祥光銅業有限公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迎武組成的論證專家組對項目實施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和專業支持。
項目負責人李啟厚從立項背景、研究內容與實施方案、指標及預期成果、研發團隊及工作基礎、組織管理及經費預算等方面詳細匯報了項目整體情況,五位課題負責人分別就各課題實施方案及工作進展等內容進行匯報。專家組肯定了項目實施方案與前期工作,同意該項目盡快開展組織實施,并從關鍵技術突破、應用示范落地及知識產權歸屬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濕法煉鋅全過程實時監測與陽極泥危廢源頭削減調控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由中南大學牽頭,福州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有研資源環境技術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北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長沙華時捷環??萍及l展股份有限公司、南丹縣南方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呼倫貝爾馳宏礦業有限公司共同參與實施。項目圍繞濕法煉鋅多價態金屬離子的遷移及交互影響機制、溶液多金屬離子光譜快速檢測與抗干擾機制和陽極抗腐蝕與表面修飾機理三個科學問題,開發基于微流控多通道并行的金屬離子檢測技術與裝備,并構建實時精控離子網;開發鐵、銅、鈷深度脫除與陽極泥高值化利用技術、制備抗腐蝕陽極板,實現低錳環境下鋅的可控電積與陽極泥循環利用;依托10萬噸電積鋅/年產線開展陽極泥減量示范,為濕法煉鋅節能減排提供理論與技術支撐。
免責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中南大學官網”、“中南大學科學研究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版權歸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來電或致函告之,我們將及時給予處理,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評論 (0條)